轉載: 東方日報, 1/4/2014
調查:16%中學生壓力極高 機構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
青少年壓力大,家長理應是最核心的支援角色。有調查發現,一成六受訪中學生的主觀壓力感達極高水平,壓力主要源於學業,但逾半受訪者家庭功能欠佳,彼此會避免談及擔憂,又難於互訴傷心感受。調查機構建議,政府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,如在中學的通識教育科加入正向思維、處理壓力及情緒技巧等課題。記者 鍾碧琪
香港心理衛生會和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孫玉傑,於去年九至十一月進行「中學生壓力與家庭功能的關係」問卷調查,訪問近一千五名來自九龍區十所中學的中一至中六學生,以不同量表分析學生的壓力感、家庭功能和精神健康。
逾半家庭功能欠佳
調查發現,在主觀壓力感的量表上,以七分為滿分,約一成六學生的壓力指數達六至七分,處於主觀壓力感極高的水平,其中學生壓力主要源於學業,逾五成六人表示在學習方面感到「有些困擾」和「較有困擾」,尤以考試壓力和成績、名次不理想兩項最受困擾。
至於家庭功能和精神健康狀況,五成二人的家庭功能評估為不理想,半數受訪學生避免與家長談及擔憂,又難於互訴傷心感受;調查又發現,約四成半受訪學生精神健康狀況不理想,其中約一成七人在十二項精神健康評估中,多於八項屬負面。
憂慮學業成績差
孫玉傑表示,調查反映整體壓力感、家庭功能和精神健康三者的相關性強,「學生壓力感愈高,精神健康評估愈差,若家庭功能欠佳,青少年面對壓力時,會更感到孤軍作戰。」他指,港生的學業壓力與一試定生死的考試文化有關,普遍人的價值取向將學業成就等同於個人成就,未能成功推行多元智能,令社會製造很多失敗者。
香港心理衛生會助理總幹事程志剛表示,現時政府的精神健康政策,較著重治療層面,建議當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,如在中學的通識教育科加入正向思維、處理壓力及情緒技巧等課題,並針對調查發現壓力較高的高中生和Band
3學生,加強預防工作的支援和資源投放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